浙江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举行第五十八场
进口冷链食品还能吃吗?
权威回应在这里
昨天下午3点,浙江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举行第五十八场。针对大家目前比较关心的在购买、烹煮进口冷链食品时要注意的问题,浙江省市场监管局副书记、副局长张雪林做了权威解释。
张雪林表示,我省根据浙江实际,学习借鉴省外的经验,积极探索进口食品集中监管模式。从设仓布局看,浙江以区市为单位,按照存储总容量应满足辖区内进口冷链食品5日内流入总量的要求,合理布局设立集中监管仓。12月25日前,我省的集中监管层将建成投入使用,各地集中监管仓投入运行时间及仓位,以各市疫情防控工作办公室公告为准。
从具体运转流程看,进口商或物主,需至少提前两天在“浙冷链”上预约申报入仓,经“浙冷链”系统统一调度后,按照预约确认时间,提前安排进口冷链食品提柜离港、货柜运输等工作。入货仓卸货并完成采样检测后,消毒人员将对进口冷链食品内外包装及集装箱内内壁等进行预防性全面消毒。完成上述步骤,获取“三证一码”后,方可出仓。
在储存、运输、加工、销售等过程中,食品溯源码将随进口冷链食品一同流转,各市、区政府,将组建1+1+1三支专业队伍,负责公共仓,即集中监管仓管理,基于市场监管、卫生健康、海关、交通运输、公安、商务、乡镇街道等部门组成的行政队伍;由有资质的销售公司专业人员组成的消毒队伍;有资质的核酸检测机构专业人员组成的采样检测队伍。
就消费者个人防护而言,广大市民在接触进口冷链食品时应佩戴一次性手套,双手应避免碰触口、鼻、眼等部位,并及时用洗手液清洗消毒;对进口冷链食品外包装,要自觉做好消毒处理。
食用进口冷链食品,需充分煮熟烧透后再食用,不要食用生冷海产品;同时要做好餐具和台面的清洁,食品加工处理时所用的案板、刀具、灶具、餐具等用具,要注意生熟分开,不宜混用、混放,用后要彻底清洗消毒,并保持相关环境清洁通风。要注意自我防范,确保食品安全。浙江日报记者 谢春晖 盛锐 黄伟芬 章然
进口冷链食品还能吃吗?
浙江明确:这四种进口冷链食品不得上市销售 消费者可用支付宝扫码查询“三证”信息
昨天下午,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浙江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第五十八场新闻发布会。省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常务副主任、省政府副秘书长陈广胜,省市场监管局副书记、副局长张雪林出席发布会并回答相关问题。
浙江集中监管仓将于本月底建成投用
这四种进口冷链食品不得上市销售
近日,冷链食品安全问题备受关注,对此,浙江省做出了哪些应对措施呢?
昨天的发布会上,省市场监管局副书记、副局长张雪林介绍,浙江提出强化进口冷链食品“全受控、无遗漏”闭环管理。
具体来说,进口商在报关时,应将所有报关信息完整准确同步至“浙冷链”系统;外省流入浙江省的产品,经营者须提前通过“浙冷链”系统报备。
同时,为更好地实现??精准防控、??检测前移、??源头阻断、风险可控,浙江省??也积极探索进口食品集中监管模式,以设区市为单位,按照存储总容量应满足辖区内进口冷链食品5日内流入总量的要求,合理布局设立监管仓。根据计划,本月25日前,浙江的集中监管仓将建成投入使用。
“监管仓内的食品,在经过全面消毒,入境货物检验检疫证明、核酸检测报告、消毒证明(以下简称“三证”)齐全并赋码扫码后才能出仓。”张雪林说。
省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常务副主任、省政府副秘书长陈广胜说,针对进口冷链食品,浙江还明确提出“四个不得”,即:没有检验检疫证明的不得上市销售,没有核酸检测报告的不得上市销售,没有消毒证明的不得上市销售,没有冷链食品溯源码的不得上市销售。
作为消费者,可以使用支付宝扫一扫“冷链食品溯源码”查询“三证”信息,发现不相符的,即可向监管部门举报,举报电话是12345。
聚集性活动还能正常举办吗?
需要提前开展风险评估
进入冬季,各类大型会议、会展和群众性活动是否还允许正常开展?假如举办此类活动,一般需要采取哪些防控措施?
“必要的会议、会展和群众性活动目前都可以开展,但考虑到疫情尚未远去,会议等室内聚集性活动人数原则上仍应控制在300人以内。” 陈广胜说。
不过,需要提醒的是,现在组织开展聚集性活动,必须落实主体责任,按照谁举办、谁负责,谁组织、谁负责的原则,由活动方单位提前制定疫情防控工作方案、应急预案,落实相关机制和措施。
“举办聚集性活动前,应开展风险评估,当前特别要审慎举办涉外聚集性活动。”陈广胜说。
此外,活动举办前还应做好人员健康排查,对所有场所和设施开展一次全面的预防性消毒,活动场所应提前配备必要的防疫设备和用品。同时,根据活动规模设置临时观察室,用于出现疑似病例或发热等症状人员的应急处置需要。每日商报记者 范昱 实习记者 张佳韵